山东宁津:村企共建奏响乡村振兴“大合唱”
时间:2024-10-16  浏览次数:663

  走进山东德州市宁津县时集镇越好农牧有限工厂的创业车间,一排排一层层鸡笼排列整齐,自动捡蛋机将一枚枚新鲜鸡蛋通过传送带传送出来,杨小村村民杨淑玲和几名工人一起分拣到包装箱里。当天,这批新鲜鸡蛋就运往北京、天津、青岛等地。

  如今,像越好农牧这样的企业正在宁津遍地开花,这一变化得益于宁津县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推进村企“流转式”“订单式”“工坊式”“互补式”“入股式”五种共建模式,通过党建联建推动产业共兴,实现从“村企各自为战”到“村企联动发展”转变,有力带动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达成企业、村集体与农民三方共赢。

  今年以来,宁津推进村企“订单式”共建,提升产业辐射效益,引导企业依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市场形势,与村庄签订农产品订单。津城街道江淮头村与山东精诚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协议,因地制宜合作开展700亩万糯2000型玉米种植项目,每亩地每季产值相比传统玉米增收近600元。

  宁津推进村企“工坊式”共建,提升群众增收效益。大柳镇李满村设立藤椅编织共富工坊,公司提供原材料和销售渠道,工坊负责编织,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开始“小闲”变“大忙”,助力村均增收10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目前,全县已建成运营“共富工坊”60家,为3052人提供岗位。

  面对村内陆续出现的废弃鸡棚、牛棚,黄粉虫养殖就是新的实践。宁津推进村企“互补式”共建,提升特色产业效益。保店镇爱斯特宠物食品养殖基地项目带动周边8个村利用总占地16800平方米的16处废弃鸡舍养殖黄粉虫,以小麦、蔬菜种植产生的麦麸、青菜叶子作为黄粉虫养殖饲料,极大降低养殖成本。

  “越好农牧公司把他们的部分车间拿出来,我们个人或者集体可以以土地、资金、劳动力形式入股经营,公司给我们提供技术和收购订单,去年我个人以资金入的股,一年到手分红和销售的收入能到15万元以上。”“共富车间”负责人雒艳华说。宁津推进村企“入股式”共建,提升集体经济效益。时集镇杨庄村利用60亩闲散土地搭建蛋鸡养殖共富车间,带动村均年增收6.2万元,人均年增收达3万余元。(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上一篇:海拔高忠诚度更高   下一篇:安家立业会造成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