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 9 月 3 日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的阅兵式上,当一列披着迷彩的巨型导弹车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时,解说词里那句 东风 - 61 陆基洲际导弹首次亮相 让无数国人热血沸腾。这款被外媒称为 无法追踪的战略王牌 的新式武器,究竟有何能耐?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这款大国重器。
虽然官方没公布详细数据,但从 陆基洲际导弹 这个身份就能看出,它的射程绝对是 全球包邮 级别的 —— 专家推测超过 10000 公里,从我国领土出发,能覆盖全球大部分战略目标。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最先进的固体燃料技术,这意味着什么?打个比方,就像把以前需要提前烧开水的老式蒸汽机,换成了随时能启动的新能源汽车,反应速度和生存能力都大幅提升。
最让对手头疼的可能是它的突防能力。有军事分析人士指出,在它击中目标之前,很难对其进行追踪和击落。简单说就是东风 - 61 的弹头会跳 规避舞,能躲开敌方的反导系统拦截。再配上高精度制导系统,简直就是 指哪打哪 的精准打击能力。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厉害的武器,到底用来干嘛?说白了,东风 - 61 是我国 三位一体 战略核力量的重要一环。所谓 三位一体,就是陆基、海基、空基都有能携带核弹头的武器,这次阅兵同时亮相的惊雷 - 1 空基导弹、巨浪 - 3 潜射导弹和东风 - 61 一起,组成了保卫国家的 铁三角。
它的核心作用不是真要打仗,而是让那些想挑衅我们的势力不敢轻举妄动。就像古代大侠的佩剑,平时不用出鞘,但只要亮出来,就没人敢随便欺负。有了这样的 王牌,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说话就更有底气,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也就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研发这款导弹可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国际安全形势的必然要求。这些年,美国一直在升级反导系统,俄罗斯也在更新他们的白杨 - M 导弹家族,我们要是不进步就会落后。从 2010 年到 2023 年,我国已经进行了七次陆基中段反导试验,这些技术积累都为东风 - 61 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简单说就是:别人在不断加固盾牌,我们自然要锻造更锋利的矛。东风 - 61 的出现,让我国的核威慑能力跟上了时代步伐,也让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的承诺有了更坚实的后盾 —— 毕竟只有具备足够的反击能力,才能让和平更有保障。
跟美俄同类武器比,咱们的新导弹优势在哪?美国的民兵 III 导弹虽然成熟,但都是上世纪的老型号了,就像用了十几年的旧手机,性能再强也跟不上新系统。俄罗斯的白杨 - M 导弹机动性不错,但东风 - 61 作为后起之秀,在智能突防和制导精度上可能更胜一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风 - 61 是和其他新型导弹一起亮相的,这意味着我国的战略打击体系更完整。美国虽然核潜艇数量多,俄罗斯导弹型号全,但我们这套 组合拳 的协同作战能力,让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核大国。
看完这些介绍,可能有朋友会说,这些离我们老百姓太远了。其实不然,国家安全就像空气,平时感觉不到,一旦失去就无法生存。东风 - 61 这样的国之重器,本质上是为了守护我们的和平生活。
这次东风 - 61 的亮相,标志着我国军事科技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它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向世界表明:中国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发展成果和民族尊严。当这些钢铁巨阵驶过广场时,每个中国人心中涌起的不只是自豪感,更有对和平年代的珍惜 —— 因为我们都知道,正是这些 止战之剑 的存在,才让岁月静好有了真正的保障。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或许还会看到更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不变的是,这些重器永远是为了守护和平而存在。这,就是东风 - 61 给我们的最大启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