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构建“三位一体”的学生榜样教育机制
时间:2025-04-10  浏览次数:663

  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等40余项荣誉的获得者金晶,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等10余项荣誉获得者李传健,《人民日报》的百位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的20余项荣誉获得者周嘉晟,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的郑浩晖等3名学生,“数模之星”提名奖获得队伍——欧成光团队……这些在专业学习、自立自强、科创竞赛、志愿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和集体,都是来自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

  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构建发掘、培育和示范“三位一体”的学生榜样选树和示范教育机制,以“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营造出人人见贤思齐、争当先进、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国际级100余项,国家级380余项,省部级850余项;先后10次晋级ACM全球总决赛,5次获得ASC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总决赛一等奖,ICCAD国际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学术竞赛全球一等奖“三连冠”。

  坚持党建引领。学院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不断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入党,党员成材”,在团队上建立支部、打造学生集体典型,源源不断地将优秀人才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又源源不断地输送榜样典型。依托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ACM协同创新团队党支部,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昆冈众创学生党支部,以及福建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网络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党支部等先进党组织,为优秀学生党性锤炼和成长助力。在先进党组织的引领下,作为昆冈众创党支部党员兼昆冈众创工作室执行主任——吴荣榜,受华为“天才少年”郑浩晖等3位学长榜样的影响,以卓越的学业追求和突出的实践创新践行理想信念,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第十七届福建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第一名等荣誉。

  创新发掘形式。学院自上而下、双向互动,党政班子、专业教师、政工干部同频共振,重点以品德和专业技能为导向,扮演“星探”角色“主动挖”,通过新生摸底、谈心谈话、进课堂进社区进实验室、学生活动、学科竞赛等途径发现好苗子。同时,重视各级各类评选表彰,认真组织好大学生年度人物推选、五四系列评选、国家奖学金评选等工作,服务学生在参评过程中对标对表,将遴选过程变成学习进步的机会,一批批优秀学生在评奖评优中浮出来、冒出尖。此外,学院搭建起15项贯穿本硕博的高层级计算机学科竞赛和创新竞赛体系,通过学科竞赛映射专业能力、选树典型,协同各方力量打造出ACM、昆冈、超算、ROIS等竞赛战队,涌现出华为“天才少年”郑浩晖、邹鹏、陈铭钦,“数模之星”欧成光、詹鹏翔、余佳硕等一大批学生榜样。

  提供优质场域。学院广泛搭建榜样锻炼成长平台,包括理论学习、科技创新、朋辈互助、公益活动等,对发掘出的好苗子积极向学生组织、竞赛团队、科研平台、青马班选送,让好苗子在更大更好的舞台茁壮成长;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意识承担学生工作,锻炼提升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和朋辈影响力。通过鼓励退伍女大学生金晶参加校院青马班和“腾飞计划”提升营,参加“三下乡”“扬帆计划”“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挖掘其个人的精神实质和道德品质,先后登上“计算机青年大演说”“福大青马学员说”等视频展播,作为全省唯一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代表分享,辐射带动力大,获评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等荣誉。

  加强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类型和成长需要实施个性化培养,统筹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对学生骨干注重学业指导监督,对于有进一步深造意向的学生骨干,组织专题学业规划讲座、座谈会和一对一辅导,并进行定期评估与跟踪指导。同时,将学生骨干输送到大学生创新大赛、职规赛等舞台,以大赛为平台促进学业进步,学生骨干在创新实践中丰富学科技能储备,培养出一批在各类大赛中斩获各项荣誉的学生骨干;对竞赛达人注重综合素质训练,华为“天才少年”郑浩晖在读期间,学院有意识地安排其担任实验室学生负责人、外出参加各类实践,除了训练拔尖的专业技能,锻炼其组织沟通协调等核心通用能力,入职后短时间内成长为团队负责人。

  强化仪式感召。通过在协同育人表彰大会、纪念五四运动大会、开学典礼等设立表彰环节、演说环节,传递榜样力量,引发共鸣、激发动力。组建“先锋”宣讲团“声”入人心,利用各类平台让榜样“现身说法”,在“启明星计划”、“青禾计划”、“登峰计划”、“计算机青年·牛牛汇”、“百人团学习辅导队”、第二课堂“金课”等平台中,创新大赛国金团队、国奖达人、五四先锋轮番登场,保持朋辈榜样精准浸入,通过看得见、听得懂、学得到的榜样力量,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向上。

  完善宣传矩阵。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媒体,形成全媒体联动、多渠道展示、长时段链条宣传的立体化宣传推广机制。学院充分利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福州日报》等国家级及地方媒体资源,并依托福州大学新闻网、青春福大、计算机青年等校内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学生榜样的成长历程与荣誉成就,形成深远的辐射效应,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金奖项目负责人李传健博士为例,主动担任新生班导、参与第二课堂“金课”授课、参加科创宣讲,在学院开学典礼、主题团日活动——榜样的力量上做典型发言,学院官微“出彩计算机人”专栏、青春福大研究生风云人物等新媒体平台持续报道,延长了宣传链条,拓宽了榜样影响力。(曹乐平 李国春 王涛 伊招鑫)




上一篇:2025年“三减”行动计划发布面向青少年开展营养状况评估   下一篇:东方红智远三年持有混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