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左眼见到鬼插曲这又是什么梗?
时间:2023-03-11  浏览次数:663

  关于这部片子,在爆火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异议,有人觉得《八佰》很多细节上没有尊重历史,但也有人反驳,觉得这本就不是纪录片,艺术化的处理是正常的。

  本文且不说电影如何,既然很多人提到了真实的历史,那么今天就来讲一讲,《八佰》里所讲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电影的艺术加工,本就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有些真相,没有办法呈现,也无法呈现,而这些历史中的真相,往往比影视更悲惨。

  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标志两国之间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死伤4万余人,而中国军队死伤高达30万人。

  在撤退之前,88师的师长孙元良派出麾下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坚守苏州河以北,率领他们的是第524团团附谢晋元,他们的阵地便是影片中所呈现的四行仓库。

  当时谢晋元率领的队伍,只有800的一半:400人而已,他们是为了壮大声势,对外号称“八百人”。

  不过这场战役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四行仓库的地点恰好在租界旁边,仅有一河之隔,所以,就有了这样一场奇观:

  当时,在苏州河南边有成千上万的百姓和外国人,全程围观着对岸这场中日军队的激烈交战,也有很多记者拍下了战争时的宝贵照片。

  而每当日军要进攻时,苏州河对岸的观众,就举起大黑板,告诉中国守军敌军的主攻方向,并大声高唱,鼓舞孤军。

  同时,由于有大批外国人和外国记者也亲眼目睹,所以一时间战役的情况等同于被全世界看到,这让国际对中国人的精神,以及中国军队都有了大为改观,被他们的勇气所折服。

  谢晋元带领中国军的勇士们,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攻击,孤军奋战四天五夜,击毙日军数百人,直至到11月1日,谢晋元接到最高统帅部的撤退命令后,才率部退过苏州河。

  虽然日军也不太敢往租界边上进攻以防误伤,但是租界的外国人也不愿意战火一直就在身边,经过交涉,国民政府权衡再三,最终下达了撤军令。

  这样看来,谢晋元和勇士们的牺牲似乎有点缺乏价值,但是,那些参加过这场战役的老兵们,却不这样认为。

  没想到,浴血奋战4天之后,“八百壮士”竟然以这样的方式不明不白地被抓了,而且一下就被软禁4年之久。

  虽然失去了自由,但谢晋元带领将士们修正营房、整肃军纪、学习文化、开展生产,这种精神让人佩服,也给了当时上海人民很多的精神慰藉。

  4年间,谢晋元写下了近50万字的日记,孤军营很苦,但是他依然乐观地带领将士们骄傲地有骨气地活着。

  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将军率士兵们早操时,被日伪收买的四个叛兵刺杀身亡,年仅37岁。

  1941年12月28日,日军从租界手中接管孤军营,将孤军士兵分散各地做劳工,他们中最远的甚至被送到巴布亚新几内。

  此后,名振天下的“四行孤军”沦为日军苦役、大部分客死他乡。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他们中的幸存者才在上海重聚。

  因为如果没有《八佰》的上映,或许不会有人关注淞沪会战是怎么回事,更不会了解到“四行孤军”这一段悲壮的历史。




上一篇:有关许尔勒为什么叫许三多看看网友是怎么说的!   下一篇:东篱寨声望网友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