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城街道高石坎村附近发现烟火,请尽快处理……”9月1日20时,随着一阵急促的火情监测警报声响起,璧山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中心值班人员立即通过大屏锁定位置,通过系统将报警信息推送至相关责任人。经现场核查发现,烟火由村民野外违规用火造成,所幸并不处于重要林区范围,护林员很快将火扑灭并向其宣传了森林防火政策法规。
从发现火情到锁定地点再到现场处置,整个过程用时不到9分钟,主要得益于“兵贵神速”的璧山森林防火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近期,我市晴热高温天气持续,森林火灾风险不断增大。森林覆盖率43.79%的璧山,更视森林防火为重中之重。该区结合辖区森林资源情况,借助5G、大数据、视频AI算法等技术,利用烟火识别传感器、高空云台双光谱视频等设施,实现24小时火情监测、自动报警、坐标定位。
“这套系统由48套高空云台双光谱视频监控、263台地表火探测器组成,能够将捕捉到的实时视频图像分解为50多个图层进行高速运算,利用大数据分析与自动甄别技术识别火灾特征。”璧山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中心负责人华珥榛说,系统不仅识别率高达99.5%以上,还能把火情发生的具体位置锁定在100米范围内,极大提高森林防灭火工作效率。而且在明火扑灭后,针对腐殖层、石瓦缝、过火树心等隐蔽处仍然可能存在的火点,系统也会对其仔细甄别,直至全部熄灭。
除了森林防火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卫星监控、无人机监测、智能视频监控卡口等“空、天、地”一体火情预警监测手段,也在近段时间大派用场。
“当林区出现烟火时,无人机既可以快速捕捉火点方位,还可以在五分钟内形成一张高空全景图,清晰地将现场地形和森林火势展现出来,为后方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璧山区大路街道青龙湖国家森林公园,华珥榛站在地面一边操作设备,一边用无人机监测森林火情。伴随一阵嗡鸣声,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迅速攀升至百米高空,飞向广袤森林。
他告诉记者,卫星监控也在原有的森林防火监控基础上,实现每10分钟对璧山辖区及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火点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检测到100平方米范围以上的火情,立即触发“双报警”机制,启动火情“135”快速反应工作机制,使火情发现于未然,消灭于成灾之前。截至目前,璧山森林防火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已核查处置报警工单54071个,核查率100%,提升了森林火情早发现、早调度、早处置的能力。
“ 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管齐下,全区森林‘防火网’正在织密织牢。”9月4日,璧山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今年将实施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打造起190余公里防火道路和510余公里生物防火隔离带。
人防方面,璧山以火源管控为重点,在全区统一设置110多个固定检查站与50多个临时卡口。在森林防火关键期,每天安排500余名巡护人员开展值守巡护工作,将火源阻拦在山下林外;建立345人规模的“一长三员”网格化管护体系,以及2742户群众为基础的联防体258个;利用广播、小喇叭、短信、微信等途径扩大宣传面。
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方面,璧山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采伐清理200余公里,造林整地、道路施工等后续工作正按计划有序展开,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完成后,将基本实现全区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全面布局,防止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发生。
围绕火线能打多长、水源能供多久等现实问题,璧山还组建了无人机分队,通过“无人机+水泵”和“以弹灭火+以水灭火”打出组合拳,采取“多点突破、分段围歼、阻歼林火”的战法攻火头、打险段,第一时间控制火势。针对森林火灾发生地交通不便、地形复杂、灭火队员行进困难等情况,配备了城市森林快反救援无人机、多功能水陆两栖救援车、全地形车以及背负式水泵、森林消防泵、高压细水雾水枪、风力灭火机、电割灌机等多种装备,以此提高火灾扑救效率和重点区域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 传真 举报电话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