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值守、限音量、限时段让广场舞不再噪音扰民
时间:2024-12-27  浏览次数:663

  近日,市民宋先生通过“看万州”APP融媒问政平台反映称,位于江南片区的九曲花街广场上,广场舞爱好者跳舞时噪音过大,给其生活造成了困扰,希望相关部门能采取措施,平衡广场舞爱好者的日常健身需求与周边居民的安宁生活。

  江南片区九曲花街广场位于南滨上院E1区和F2区之间的九曲花街,因其照明设施齐全,场地宽敞明亮,成为不少广场舞爱好者们的聚集地。12月25日7时许,记者来到该地进行了实地探访。

  当天,记者刚步入九曲花街广场便看见一块显眼的“广场舞温馨提示牌”,提示牌上对广场舞音响的音量及跳舞时段都进行了温馨提醒。8时许,一些广场舞爱好者们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广场上,大家三五成群地聊了起来。此时,两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也来到了广场上。8时30分,随着音乐声响起,广场舞爱好者们跟着节奏舞动了起来。期间,记者仔细留意了一下,音响的声音调得并不高,有时遇到一首律动比较强的音乐,广场舞领队李大姐还会赶忙上前将音量再调低一点。

  “你瞧,我们都是按提示牌上规定的时间段来跳舞的,志愿者每天也会来提醒我们不能影响周围住户的生活。跳广场舞也是我们的一个爱好,来这里跳舞的都是在这附近住的。其实,我们跳舞的人平时还是很注意,怕影响了周围邻居。”李大姐表示,他们这支广场舞队都是跳早上这一场,不仅严格控制跳舞时段,还随时关注着音量大小,就是担心影响到周围邻居的生活。

  随后,记者拨通了投诉人宋先生的电话。他在电话中表示,这段时间的确好转了一些,声音没有之前那么大。

  “白天跳了晚上跳。尤其是晚上,有好几支广场舞队,总有一部分人不太自觉,把声音开很大。而只要有一处音响声音开大了,另一处就听不见音乐,也只好跟着调大音量,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宋先生告诉记者,他家就紧邻着九曲花街广场,一些广场舞队的音响自带低音炮,“咚咚咚”的响声让他不堪其扰。

  “每次投诉了还是能管上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又会把音响声音开大,问题始终得不到妥善解决。跳舞的人只有形成自觉的习惯,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宋先生告诉记者,希望跳广场舞的居民加强自律,换位思考,自觉处理好广场舞扰民问题。如果每次跳舞时音响的音量保持在绿色数值内,也谈不上打扰谁了。

  记者在走访时也了解到,大多数居民觉得广场舞扰民的问题在于音乐的音量,如果只顾自己身心愉悦,而不顾他人的感受,实在不可取。同时,这也得到了不少跳舞市民的认可。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跳广场舞的人多数是中老年人,他们大多是子女成家立业,自己也退休了,所以业余时间较多,跳广场舞就成了他们打发时间、健身交友的平台和途径。

  “对于广场舞扰民这个问题,我们社区也一直在努力整治。广场舞的受众比较广,且都是辖区居民,也的确存在健身需求。”陈家坝街道沱口社区党总支书记袁军表示,目前,社区已制作了“广场舞温馨提示牌”,上面限定了广场舞的活动时间,规定夏秋季(6月至11月)7时30分至9时30分、19时至21时;冬春季(12月至次年5月)8时至10时、18时30分至20时30分。在音量方面,明确规定广场舞音响设备音量需控制在60分贝以下,夜间需控制在50分贝以下。这样既尊重了广场舞爱好者健身需求,又能保障周围居民的生活安宁。

  “我们的志愿者手机里也下载了分贝测试软件,一旦发现音量过大、活动时间不符合规定等问题,会立即进行劝阻和制止。”袁军介绍,在推进广场舞噪音扰民整治工作中,社区还加强了志愿者值守力度,通过正面引导宣传,促使跳舞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时消除噪声带来的影响。

  一边是健身休闲的需求,一边是反对噪声的诉求。记者认为,如何让广场舞和周围居民和谐相处,这是社会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广场舞的文明开展,既取决于政府及社区的引导和管理,也依赖于广场舞爱好者的自觉与意识。只有做好了这两方面,广场舞活动才不会引发他人的反感。




上一篇:“禁改限”!多地明确2025年春节可燃放烟花爆竹   下一篇:江苏又一条高速通过交工验收南通市区可高速直达洋口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