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元伎瞄身辆猎是真的吗?
时间:2024-04-03  浏览次数:663

  1958年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在干出了一番大功绩之后,被调回部队,在总后勤部担政委一职。毛主席得知情况后,专门指示军委说:

  李聚奎有着怎样的历史功绩?毛主席为何会说没有他,新中国将晚成立十年?这还要从李聚奎奉调石油工业部说起。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毛主席从大局出发,做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为了保证志愿军的后勤供应,需要找一位有丰富后勤经验的人,来出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

  李聚奎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是一名革命老将。他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西满军区参谋长,辅佐军区一把手黄克诚,打过很多重大战役。

  后来又参与了东北野战军的后勤建设,把我军之前主要倚仗于从敌人那里俘获的后勤模式,成功转变为运用组织、动员、征调等方式来保障后勤。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我军缺少空军,敌机可以对我后勤运输线肆意轰炸,使得我军物资近一半无法及时运抵前线。

  针对这一情况,李聚奎在请示彭德怀之后,调集了两万人的兵力,在近三千公里的交通干线上,安插了上千个信号站,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预警力量。

  这使得志愿军的物资传送效率不断提高,并极大地降低了汽车损失率,也让后方运输摆脱了被动的局势。

  “在交通线两侧设了岗哨,敌机一来就报警,我军司机听了就赶紧躲藏……军车的损失率由之前的近一半,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这真是个创举!”

  解决了运输问题后,李聚奎又想方设法地让志愿军战士吃好。在众多食物中,李聚奎想到了既方便又营养的炒面。

  这一想法立即就得到了周总理的支持,于是就有了后方的“家家户户炒炒面”的火热场面。而前方志愿军则凭着“一把炒面一把雪”,最终战胜了美军,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正是因为李聚奎在后勤方面的杰出成就,1952年,中央特意让他出任了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以让他用自己的经验,为我军培养更多的人才。

  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国找油、采油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物资调配,为此,周总理在多方权衡之后,要求李聚奎出任石油工业部第一任部长。

  当时正值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前夕,此时李聚奎如果转去地方,则意味着将不会被授衔,但李聚奎为了国家的石油工业,还是毅然放弃了授衔机会。

  在此情况下,李聚奎没有盲目听信苏联专家,而是亲自带着专家,到新疆进行了实地论证,最终得出了克拉玛依是个大油田的结论。

  之后,他又亲自坐镇乌鲁木齐,协调物资运输,指挥油田开采,最终在1956年一年,就打出了40口油井,使得我国的石油年产量从60万吨上升到了150万吨。

  第二年,李聚奎转战东北,建立起专门的技术团队,在松辽平原展开了重点勘探。为大庆油田的开发打下了基础。

  石油工业部工作走向正轨后,李聚奎重回部队,担任了总后的政委。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特别指示中央军委说:“李聚奎的军衔应该补上。”

  得到毛主席的指示后,军委总干部部立即着手研究授衔事宜。但考评后才发现,李聚奎甚至可以被授予大将。

  李聚奎在解放战争时职级并不高,只是东北军区后勤部的参谋长,为何有条件被授予大将呢?这还要他光辉的革命生涯说起。

  由于家庭比较贫困,李聚奎参加革命的时间极早,1926年,他不满12岁时,就参加唐生智的湘军,并有幸被分到彭德怀团。

  在彭德怀的影响下,李聚奎很快就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所以到后来,他就跟着彭德怀一起进行了平江起义。

  由于起义军的处境较为艰难,一些官兵的思想出现了动摇,有的人竟然动了要暗杀彭德怀,向敌人投降的念头。

  位于部队前列的李聚奎发现后,立即向了雷振球飞扑过去,对方来不及反应,猛然摔在了地上。李聚奎就这样救了彭德怀一命。

  不久后,李聚奎又跟着彭德怀上了井冈山,与朱毛红军完成了会师,井冈山的力量愈发壮大。但好景不长,蒋介石纠集军队,对井冈山展开了会剿。

  毛主席在分析形势后,就命令部队边打边退,最终战略转移到了腹地更大的赣闽粤边区,开辟了中央苏区。

  在大部队战略转移过程中,李聚奎一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立下了累累战功,不到十六岁,被提拔成了红三军二十七团团长。

  为了不辜负蒋介石的厚望,12月29日这天,张辉瓒亲自坐镇江西江西永丰的龙冈镇,指挥先头部队向我军进犯。

  李聚奎先是率全团官兵,歼灭了敌军先头部队,随后又和其他部队一起,进一步包围了张辉瓒在永丰龙冈的指挥部。

  但他仍坚持不下火线,最后不但和兄弟部队一起,全歼了敌军第十八师,他所领导的二十七团,甚至还活捉了师长张辉瓒。

  毛主席得知战况后,十分高兴,专门写下了“前头捉了张辉瓒”的着名诗句,而李聚奎也因功被提拔成为了红九师师长。

  1933年2月,敌军五十二师师长李明率部集结在宜黄南部的大龙坪附近,试图要进攻我中央苏区。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侦得消息后,急命李聚奎说:

  李聚奎得令后,马上带部奔往大龙圩,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对敌包围。随后,李聚奎创造性地让通常只打掩护的机枪连,跟着部队一起突击。

  结果仅用了半个多小时,就歼灭了敌军,并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活捉敌首”的任务。战后,李聚奎被调任主力师红一师师长。

  1934年,蒋介石发动了又一次的围剿。但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红军之前连战连捷的状态不复存在。

  长征开始后,李聚奎的红一师毅然接下了,掩护中央机关进行转移的艰巨任务。在出发前,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李聚奎说:

  “你们师在前面开路,任务艰巨,具体走什么路,不用请示,由你决定,但行动要迅速,否则大部队会被堵住。”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机关果断下令,让红一师支援前线。李聚奎得令后,不敢怠慢,立即带领部队,昼夜兼程急行军,最后在两天时间内赶到了全州附近的觉山铺渡口。

  一到阵地,李聚全顾不上休息,就立即指挥部队投入了战斗。为了攻下觉山铺,国民党专门派出两个师的兵力,带着飞机大炮,前来争夺。

  红一师虽然击退了敌人屡次的进击,但敌人还是在源源不断地往上冲,阵地上空也时不时地飞来敌人的飞机。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李聚全只能命令红一师“人在阵地在”,打光队伍,也要保住阵地。在红一师的浴血死守下,中央红军终于突破敌人最后的防线,顺利渡过了湘江。

  关键时刻,李聚奎第二次充当了“救火队长”的角色,指挥红一师在遵义回龙场渡口附近,强渡乌江,打通了渡口,保证大部队的顺利通过。

  随后,又组织了渡河奋勇队,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最终冲破了敌人的火力网,登上大渡河的对岸,占领了滩头阵地。

  “红1师在这次大转移中是立了功的,你们一直走在我的前面。”在总结长征历程时,周恩来也盛赞红一师旗下的红1团是“天下第一团”。

  强渡大渡河后不久,红军两大主力实现了会师。为促进两军沟通,李聚奎作为红一方面军的骨干,转到徐向前部,出任红9军参谋长。

  按照两河口会议的决定,两军应该共同北上,但后来,张国焘却出尔反尔,擅自带领红四方面军去了川南。

  后来,张国焘南下受挫后,不得不再度北上,但他到达甘肃会宁后,又提出了“打通苏联援助通道”的西征计划。

  作为军人,李聚奎不得不又跟着部队开始西征。但西征军一进甘肃西部,就遭遇了“马家军”的围追堵截,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几乎全军覆没。

  李聚奎所在红九军,也只剩下了他自己。为了找到党中央,李聚奎乔装为叫花子,历尽艰难,最后才回到了延安。

  1938年3月,陈赓决定在邯郸到长治的公路上,设伏阻击敌人,但伏击点具体设在哪里,他本人并没有想好。

  关键时刻,李聚奎提出了将伏击点设在距离主干道仅有25米的神头岭,并协助陈赓制定了“集中兵力,三面设伏”作战计划,从而取得了着名的神头岭伏击战的胜利。

  李聚奎一上任,就迅速带出了一支队伍,在黄河北面、津浦铁路西面的地区,沉重打击了日军及伪军的势力。

  在鲁西北干出名声之后,1941年,李聚奎又被调任岳北军分区司令员。当时,日军正在对岳北军分区进行扫荡,根据地陷入空前困难。

  见扫荡无济于事后,1942年冬天,日军遂派重兵进攻岳北。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李聚奎先是果断放弃了岳北军分区驻地沁源,随后又带领军民开展游击战。

  之后,李聚奎转战东北,保障抗美援朝,直到后来借调石油工业部,错过了授衔。但从李聚奎的个人经历可以看来,他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中职级都特别高,立功累累。

  而在授衔时,这两段经历所占的权重又特别高。按理来说,他也应被授予大将,但大将只有十人,不能再加,所以总干部部只能授予他上将。




上一篇:娇谤试仲纹祥真的假的?   下一篇:前无古人(qián wú gǔ rén)有没有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