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和我结婚已经二十多年了。这些年来,她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每天早晨天不亮就爬起来准备早饭,然后收拾房间,洗衣煮饭,忙着照顾我和孩子们的起居。
我呢,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院子里晒太阳,喝喝茶,看看报,度过悠闲的时光。我从不过问家里的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已经把这当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然而,我知道,她的内心并非真的如表面这样满足。每每孩子们打电话回家,语气中的漠不关心让她心生失落。
“老陈,你说咱家儿女是不是不够孝顺啊,打个电话回来也就是嘱咐你几句,关心关心你吗?”有一次,我忍不住说道。
我知道,她只是不愿我和孩子们的关系因此生嫌隙。陈梅从不会抱怨孩子们的不孝,她只会一味地付出,希望我们家和睦如初。
陈梅去世的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的世界崩塌了。结婚几十年,她一直是我生活中的重心,我们形影不离。
孩子们三五不时会打个电话回家,但大多时间还是不闻不问。我一个人生活在冷清的房子里,脑海里全是陈梅生前的影像。
如果她还在,一定会温柔地劝慰我:“他们都很忙,你不要去责怪他们。我们做父母的,就应该由着孩子们过他们新的生活。
“什么?她这是跟我们过不去!”大儿子很不满,“爸,你一定要劝住她,我们才刚开始把她当成家人,她怎能这样抛下我们过年!”
临近过年,孩子们都回来了,面对空荡荡的家,不禁愁眉苦脸。以往陈梅会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什么都安排妥当。
现在李春的出现,打破了我的惯性思维。我意识到,我不能将她视作陈梅的替代品,要求她无条件地献出自己。
其实,我也终于明白,一味地依赖别人是不健康的。它不仅消耗了陈梅的全部精力,也让我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我想说对不起,之前我没有尊重你的想法,只从自己立场出发。”我诚恳地说,“我知道你并不欠我或孩子们什么,你也有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