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人口口相传的故事中,这鸟非常聪明,酷爱蜂蜡,但苦于自己力量小,无法获取并打开蜂巢,便主动去找蜜獾,引导蜜獾找到蜂巢。
蜜獾,可以说是非洲的明星动物,“该溜子”的形象深入人心,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在业务上居然有合作伙伴,这是真实存在的,还只是传说?
大自然中,确实有一种鸟会主动引导人类寻找蜂巢,它的名字叫向蜜鸟,也叫蜜鴷(li)。
向蜜鸟总共有12种,但只有4种有向导的行为,比较出名的是非洲的黑喉向蜜鸟和鳞喉向蜜鸟。向蜜鸟这个名字,以及被人类认识和熟知,也是因为这两种鸟。
由于体型小力气小,仅凭自身的力量,它们根本打不过蜜蜂群,也打不开蜂巢,更别说吃到蜂蜡和蜂蛹了。
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向蜜鸟利用自己独特的视野寻找到蜂巢之后,向人类求助,它们会在人们面前扑棱翅膀,叽叽喳喳地叫,然后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引导人类找到隐藏在空心树干里的蜂巢。
有科学家认为,人类和向蜜鸟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0万年前。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双方的配合非常默契,如今已经共同进化出了一套可以沟通的语言体系。
英国剑桥大学的克莱尔斯波蒂斯伍德 ( Claire Spottiswoode)对向蜜鸟的声音进行分析,发现向蜜鸟已经能听懂人类的指令。
在选择寄生巢穴方面,向蜜鸟有自己的喜好,一般是选择孵化时间比自己晚的鸟。这样,向蜜鸟雏鸟会最早被孵化,它就有了欺负弱小的先机。
向蜜鸟的雏鸟本性也非常“邪恶”,它的嘴巴里长着一对“卵齿”,同窝里其他鸟一出生,就会被它“咬死”,然后它独享着“所谓父母”所有的宠爱长大,成年后拍拍翅膀飞走了。
所以,有人认为这种向导的能力是向蜜鸟天生就有的,也有人认为是从别的向蜜鸟上习得的,就像现在不同虎鲸破坏人类船只的行为一样。
现实中向蜜鸟和人类合作倒是经常发生,但和蜜獾的合作,几乎都只存在于流传的故事中,没有视频证据,网络上流传的视频大多是假的。
为了研究向蜜鸟和蜜獾的关系,研究团队对非洲11个社区的采蜜人进行了大约400次的采访调研,结果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蜜獾和向蜜鸟的合作,只有少部分来自哈扎比部落的采蜜人有看到过。
由此可见,在哈扎比部落附近的蜜獾,偶尔习得了和向蜜鸟合作的能力,并广而告之,让这一片区域的蜜獾都掌握了合作技能,并代代相传。
向蜜鸟找到蜂蜜后,他宁可烧掉蜂蜡也不会给它吃,只是为了让它保持饥饿的状态,这样就可以让它继续寻找蜂巢,着实有一种剥削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