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衢州市常山县芳村未来社区的一间油坊里,传来了一群孩子讨论的声音。原来,衢州市常山县实验小学的部分学生们利用周末时间齐聚于此,探寻古法榨油这项“非遗”技术。
古法榨油讲究工艺,工艺讲究经验的积累,传统的古法木榨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考究,其火候、力度去、时间等都有其要诀所在。而这项繁琐的工艺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消逝,反而经历了不断的改良、提炼,凝聚民间代代工匠师傅们的智慧结晶,历经创新。同学们在这里了解到,古法榨油大致包括以下工序:选籽、炒籽、饿禾、装榨和刊榨。
首先是选籽,就是把山茶籽从又高又远的深山之中采摘回来并暴晒干燥。其次是炒籽,主要是将暴晒干燥的茶仁碾碎成粉末,并用竹筛进行过滤,确保粉末均匀,倒入柴火灶中进行翻炒和蒸煮,充分释放茶仁中的独特香味。碾碎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典型的比如水车敲打、圆车碾压。接着就是饿禾。油坊师傅将将蒸好茶粉倒入预制的铁框之中,并将他们用稻草包裹成厚度约5公分的茶饼,这个过程的行动一定要迅速,确保油分子在适度的高温充分释放。
最后是刊榨。油坊师傅将数百斤的石块悬挂在房梁之下,先是铆足了劲儿将石块往木榨相反的方向后拉,然后利用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物理学知识向前猛推,自重和加速共同配合,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朝榨堂中的木楔子敲打。这种一前一后的动作多次重复,木楔子缓慢地向前不断推进,受到重力挤压的包饼越靠越紧……当第一滴金灿灿、香喷喷的茶油按捺不住地向油桶中流淌——此时,正是茶籽到茶油的蝶变和重生!从无到有,从一至百。饱含着希望的榨堂内有源源不断的茶油跟风效仿式地流向油桶。“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实验小学教师饶常敏说:“从选籽时的暴晒到刊榨时的敲打,每道工序都是一次经历和锤炼。从茶籽到茶油,即是蝶变的变程,也是丰收的喜悦。希望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法榨油这项非遗技艺,并能从活动中体验到收获的乐趣,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充实自己的课外知识,有心、用心传承非遗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