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分别为自然人张某、王某某、郭某某,办理法院为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针对近日网络上出现较多关于企业破产的不实传言和解读,公司未曾主动申请破产,也未进入破产程序,目前企业仍在运营中。
2022年4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曾公开呼吁“拯救柔宇”,其于2020年6月开始担任柔宇的独立董事。
她在相关文章中表示,柔宇科技已经出现资金短缺,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帮助柔宇科技引进战略投资者。
创始人刘自鸿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很牛逼,以江西省抚州市理科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随后继续前往斯坦福深造,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从始至终他都将公司定位为一家搞柔性屏幕的。柔性屏是指屏是可卷曲或弯折的显示屏,与它相对的是刚性屏。早期从液晶屏开始,就全是刚性屏,不能弯曲折迭,近几年,柔性屏才发展起来。
当然,除了拓展我们日常的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功能,还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光和热,比如汽车、酒店、大型商超、娱乐场所等,使用柔性屏不仅可以起到显示的作用,其可弯曲可折迭的特点还增强了装饰美感。
从2012年成立到2020年,柔宇科技一共完成了13轮融资,总计98.5亿元,投资方包括深创投、松禾资本、IDG资本、中信资本、盈科资本、越秀产业基金......
2018年,柔宇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可折迭柔性屏手机——“FlexPai,宣布实现1到N的突破。
在公司年会上柔宇一口气给员工送了三台奔驰。第二年的年会上,柔宇又发了好几台奥迪,还有近百万的现金奖励。
随后不久,柔宇科技完成了D轮融资8亿美元,这也是柔宇迄今最大一笔融资,投后估值超过200亿元。
2020年,柔宇科技以60亿美元估值跻身《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前12名企业。
到了2022年已经半年没有给员工正常发工资,而且通知部分员工先放假三个月,再加之生产线停摆,大量员工正在被迫逃离柔宇。
第一,由于柔性屏产线年投产,部分应用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近一两年才完成,公司还没来得及开拓市场;其次,三位创始人对开拓市场、创造现金流、保障公司运营缺乏经验。
先不说技术能力如何,在2018年柔宇发布了所谓的“全球首款可折迭柔性屏手机”之后,就亮起了一身的武器,刺向了手机行业的前辈们,小米是第一个遭殃的。
2019年1月23日,彼时在小米担任总裁的林斌发布微博称,小米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双折迭屏手机。
而在一天后,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发表朋友圈,指责小米“立刻发现有些公司和他们的最高管理层就算做再大,也无法真正赢得业界和用户的尊重”,并且讽刺小米双折迭手机是三无产品(无技术、无量产、无整机)。
这一下子将柔宇科技推向了风口浪尖,尽管为FlexPai手机带来曝光度,但也让柔宇科技遭遇了舆论的审视,为后来埋下了祸患。
当时柔宇在手机界都是不怎么出名的存在,大多数人甚至没听说过他们,然而彼时小米绝对称得上家喻户晓的手机厂商,在全球都具有一定知名度。
正常的质疑没有问题,但如此嘲讽前辈同行,在业内实属罕见。说明这家公司的管理层,“人品”有问题,不会做人。
当然,这都是次要的,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关键还是用产品打动市场、打动客户。只不过,拿出柔宇的产品,光看外表很难把他们与“高端”联系在一起,与小米、华为同类产品比较,甚至显得有点“土味”。
2017年至2019年,柔宇科技的净亏损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和10.73亿元;2020年上半年9.60亿元的净亏损,已接近2019年全年的亏损规模。
对比一下他们嘲讽过的小米:2019年收入为2058.4亿元人民币,2019年净利润为117.6亿元人民币。
“当我参观完整个柔宇科技的展厅后,我心里对它的产品分类就只有两个:无用又炫技的概念品和平庸又滞销的量产品……”
回过头看,在柔宇科技编写、中信证券签字盖章的招股书中,已有风险提示。招股书中“重大事项提示”中,写到几项内容:
而柔宇和京东方的不同之处在于,京东方在快倒闭的那段时间里,其实一直有产品出货的虽然是中低端产品,甚至有的是欧美快淘汰了的产品。
其实柔宇也曾无限接近过“成功”,只是他们选错了路,他们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用一句简单的话就能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