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多项权威经济数据发布。其中,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大宗商品市场情况继续向好,我国农业保险规模居全球前列来看《新闻联播》报道。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制定了,到202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部署了六方面重点任务。
具体来看,到2025年的量化指标。计算力方面,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运载力方面,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间基本实现不高于理论时延1.5倍的直连网络传输,重点应用场所光传送网(OTN)覆盖率达到80%,骨干网、城域网全面支持IPv6,SRv6等新技术使用占比达到40%。存储力方面,存储总量超过180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30%以上。应用赋能方面,围绕工业、金融、医疗、交通、能源、教育等重点领域,各打造30个以上应用标杆。
10月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9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03.6%,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指数连续上升,升至2020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点。
具体来看,汽车供应量回升,煤炭、有色金属和化工供应量增速加快,钢铁、铁矿石和成品油供应量继续增加。
该指数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继续显现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稳中向好的特点。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刘宇航分析,大宗商品情况好转,说明市场逐步回暖,整个经济活动逐步活跃。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12年至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由240.59亿元增长至1219.43亿元;提供风险保障由9006亿元增长至4.57万亿元,均增长了四倍左右。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204亿元,同比增长20%;参保农户1.4亿户次,提供风险保障3.72万亿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农业保险相关负责人介绍,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的农业保险覆盖率达70%以上,其中,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13个粮食主产省份所有产粮大县的全覆盖。
在政策加持下,我国农业保险产品不断创新,农业保险承保农产品品种达500余个,基本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保险所涉及的主要险种。
201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首列,当年开行178列;2022年,全年共开行8820列,比2017年增长了49倍。2023年,开行量预计将突破9000列。运输品类由陶瓷、板材等增加至汽配、新材料等940多个品类。
近日,为期12天的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收官,其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95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624.7万人次;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35亿吨,货物发送量保持高位运行。
长假期间,全国铁路实行高峰运行图,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737列,较2019年同期增长22.8%。值得注意的是,9月22日售票2695.2万张,创单日售票量历史新高。
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南方五省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2394万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81.5%,高于我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新增非化石能源中,并网光伏发电1548万千瓦,并网风电547万千瓦,水电等其他非化石能源近300万千瓦。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每3度电中就有1度来自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