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会客厅联手“克勒门”推出首期文化沙龙讲述最“上海”的故事
时间:2024-07-30  浏览次数:663

  新民晚报讯(记者张钰芸)昨天,世界会客厅迎来7月公众开放日。当天下午,世界会客厅联手上海知名文化沙龙“克勒门”,举办以《上海,“上海”的地方》为主题的文化沙龙,广邀名家,音画融合,从个人的故事、家族的故事、作品的故事、时代的故事,探访海派文化的精神,感受城市的发展、文化的融合。

  本次沙龙在世界会客厅的溢彩厅举行,由百年红砖围绕的建筑空间氛围尽展海派风情。世界会客厅的所在地是当年的扬子江码头,这里是世界走进上海的入口,也是上海走向世界的出口,是上海线年,获诺贝尔奖后第一次接受采访的爱因斯坦,从北外滩汇山码头登陆中国。1936年,卓别林也是在这里踏上中国的土地。还有一批批满怀救国理想的赴法留学生也是从这里启航,走出国门看世界。

  在昨天的沙龙上,多位多位学者、艺术家从个人经历、作品故事出发,聊起了自己与北外滩、与虹口、与上海的渊源,也由此展开了一幅包容并蓄的海派画卷。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陈祖恩从北外滩的码头出发,打捞出一张张船票,科学家、艺术家、革命者、作家,从个人到群像,展开了上海睁眼看世界的画卷。他说,如果说上海的摩登源于都市街区,那么北外滩的码头就是拥抱世界的港湾,是上海真正“上海”的地方。

  中科院院士、上海科学与文化学会理事长金亚秋在码头川流的人群中看到闪光的英雄,点燃科学的火种。他讲到了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不仅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音乐方面也颇有造诣。而艺术与科学的相融,在金亚秋身上同样存在。这样一位重量级科学家,前些年还出版了绘画作品。

  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者许慎则分享了家族五代人与虹口码头的故事。他的高祖父是一名外交官,从虹口码头出发,辗转数月抵达秘鲁,见证了西方世界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大变革。他的祖父也从这里出发,前往德国科隆大学求学。许慎的父亲许步曾是一名翻译家和犹太人文化历史研究学者,生前收藏了很多老长脸。经过许慎的考证,其中两张唱片录制于1929年,是文献记载中上海交响乐团前身上海工部局乐队最早的唱片。

  着名作曲家陈钢以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解读了上海开放包容、吸纳创新的文化精神。钢琴家宋思衡探索着这个时代的对话方式,从跨越海洋到穿越星球。在主持人阎华的穿针引线下,马林斯基歌剧院青年歌唱家温牧雅、小提琴手汤苏珊等惊喜亮相,来自音乐之都奥地利的奢华钢琴贝森朵夫上流淌出动人的旋律。

  作为上海城市新地标,世界会客厅致力于提供开放、包容、多元和创新的国际交流平台,是上海连接世界的窗口。“克勒门文化沙龙”是汇聚沪上文化名家的沙龙雅集,十三年的时间里深耕海派文化,讲述上海故事,是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深化“推门看世界,进门见上海”的精神,邀请更多文化学者、艺术名家走进沙龙,将音乐欣赏、故事讲述、艺术分享、建筑空间和精致美食相结合,为公众开放日打造多维度、多层次的文化体验。作为世界会客厅公众开放日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主题沙龙将成为公众走进世界会客厅的新选择。市民可以通过公众号预约参观和预订主题活动,世界会客厅将持续发布公众开放日相关信息。




上一篇:朝鲜“黑马”为何能打进乒乓球混双决赛?   下一篇:耗秒碳脏贬究竟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