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大典上,曾经的国民党司令吴奇伟的出现,令无数人感觉到讶异,为何这位国民党派吴奇伟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开国大典呢?1891年,吴奇伟出生于广东省的一个小村子里,当时吴奇伟的家境贫寒,所以自幼,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的吴奇伟,小小年纪便离开了家乡去挣钱,幸运的是凭借他自身的聪颖以及他人的赏识,吴奇伟在他人的资助下最终进入军官学校学习。
吴奇伟不负众望,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选择入伍参军,也正因此而展开了他传奇的一生。进入部队后的吴奇伟,从北伐战争开始,他经过多次战役后,最终归属到蒋介石的手下。而当时的蒋介石尽管并不看好地方军,但在偏见与能力中,还是更加偏向于吴奇伟的实力的,对此,很多人都产生了疑问,既然如此,究竟吴奇伟是如何和共产党挂上钩的呢?
这还是要从内战开始说起,由于国共两党的不统一,蒋介石想要歼灭红军的想法越来越甚,而多次发动的剿共行为,更是让国共两党的关系进入白热化阶段。恰逢我军反围剿失败,此时我军必须突出国民党的重围,冲破防线,建立新的战略方针,将被动转为主动才有可能改变局面。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的力量大大削弱,不论从人数亦是战备上,我军都与国民党相差悬殊,可就在这样的劣势情况下,我军竟顺利的转危为安,这不得不说我军的红军精神以及指挥者的聪慧了。流传至今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每当读起时,红军那艰苦的画面总是不断地会变得具象,而其中的三渡赤水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三渡赤水时,蒋介石观时局,派出了吴奇伟出兵援助,由于当时吴奇伟与蒋介石面和心不和,蒋介石之前对地方军的做法,引起了很多战士的不满,这可是吴奇伟与之一起浴血奋战的兄弟们,这也侧面的促成了吴奇伟没有出手帮助的行为。
我军也因为吴奇伟的举动而获利,会师难度骤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吴奇伟帮助了红军的提前会师,可对于蒋介石,就不是这么有利的局面了。在蒋介石得到红军顺利会师的消息时,他严肃的批评了的吴奇伟,还质问了吴奇伟相关的情况,而蒋介石可能也不会想到,由于之前自己的种种作为已经导致吴奇伟对自己有了疏远,这次更是拉远了他和这样一位得力干将的距离。而红军方面,由于顺利的遵义会师,在一定程度上给了红军一个喘息的机会,可对于蒋介石来说,没想到这次却只是一个开始。二战遵义时,更是输的彻彻底底。一心想要围剿红军的蒋介石,殊不知等待他的将是一个巨大的圈套。首先从遵义开始,毛主席指挥的红军开始向别处行进,给蒋介石留下了一个空壳,为的就是为我军争取时间,国民党也没有让人失望,等到蒋介石反应过来时,我方已经开始了下一个战略部署。就这样,一步步走一步步追,我军将国民党可以说是前前后后牵了一大圈,直到最后战役开始,我军战略部署上可以说是占尽优势,而蒋介石已经将主力部队调走,就算是援军,也是需要时间赶过来。因此蒋介石派吴奇伟迎战时,我军利用早已部署好的战略以及地形了解优势,顺利的歼灭了国民党的众多将领。此次对战简直让吴奇伟将红军的力量看的清清楚楚,以致在后期红军行进中,吴奇伟率领部队只敢尾随,并不敢轻易指挥作战。但是,千万不要因此小瞧了吴奇伟,虽然在这两场战役上,吴奇伟的能力不是很出色,可实际上,在国共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后,吴奇伟的表现可以说是令众位将士所佩服,那时的吴奇伟曾带领一支部队,几乎将日本的一个师团全歼,对于这场胜利,吴奇伟可以说是功不可没。随着日本投降,我国本应是开启新时代的发展之路,但由于蒋介石发动了内战,让众人再次进入战争时期,而吴奇伟此时已经受到了共产党的影响,于是,在南京解放后,吴奇伟等人均宣称加入共产党,毛主席等人也十分欢迎他们的加入。正是因此,便有了开国大典上的一幕,如今的我们注重发展,注重科技创新,各方面发展的我国,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相信在未来的我们,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