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当前,农业再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同时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我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越是应对风险挑战,越要夯实“三农”工作基础。做好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守正创新,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详情]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广州海关强监管优服务,全力保障春耕物资高效通关,为春季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保驾护航。据统计,今年1月以来,广州海关检疫监管进口种子种苗货值约2.2亿元...[详情]
以“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为契机,通过改造提升、新建扩建等,打造全长2500公里的乡村风景道网络,串联全市美丽乡村、农业产业园、历史文化遗存及生态景观等1000多个乡村资源点,形成体...[详情]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举办2025年全市渔船水上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暨渔业安全监管业务培训活动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支持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广州市民政局 中共广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广州市财政局 广州市乡村振兴局关于转发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
近年来,广州市花都区聚焦培育创建全区51个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治管护”长效机制,打造美美与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美乡村,为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遥想九百多年前的夏日,周敦颐观荷而心生感慨,从此《爱莲说》千古流传。若想跨越时空与古人共鸣,到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南村村是个绝佳选择。这个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正由周敦颐的后人建立。据记载,南村开村的周氏祖先为周敦颐第九代孙周仕龙、周遂禄。漫步古村,从南莲广场到莲心桥,村里的不少地名、典故都与“莲”有关,“爱莲”文化传承至今。
近日,位于白云区人和镇清河村的人和园-世界农旅之窗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据了解,成为国家3A级景区后,人和园将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服务,将园区打造成广州市的一张农旅名片。人和镇也将积极发挥人和园的品牌效应,丰富清河村产业结构及配套设施,将其打造成农文旅融合示范街区。
“江夏文化传承基地就是我们的‘村史馆’,留住了乡愁,留住了根。”走进广州市白云区江夏社区,一座极具岭南传统建筑风格的镬耳屋伫立眼前,如同历史的守望者,默默见证了江夏村自1273年起七百多年的历史演变。
广州市花都区塱头村以文化振兴助力古村蝶变,创新实施“政府+企业+村集体”的合作模式,以古村落文化振兴为切入点,探索农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打造实现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模式。
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14条具有岭南特色的精品新乡村示范带,分布7个涉农区,各美其美、相互辉映。从串点成线到连线成片,再到集片成带,山水田园织就新时代广州繁华都市与美丽乡村和美画卷。
秋色染稻田,俯瞰遍地金。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从化大部分的稻田已由绿转黄,放眼望去,满眼尽是令人心碎的金色波浪,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光彩夺目,宛如遍地黄金。在广州国家版本馆前,稻田里的稻穗上缀满了沉甸甸的稻谷,稻谷色泽金黄、颗粒饱满。
走进位于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东南角的南平村,但见“山货街”上市民游客熙熙攘攘,停车场绿树环绕,沥青马路干净宽敞:被打造成观光小镇的南平村如今成了周边市民游客郊游踏青的好去处。
在增城广袤的田野上,到处呈现着生机和活力。这里,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农业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农业产业园项目加速推进,现代农业持续释放发展活力……近年来,广州市增城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村民生显着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最近,白云区人和镇清河村内一片忙碌,2024年度广州市“农民丰收节”将在这里举办。这场农业盛会为何选择清河村?去村里的明星项目——人和园乡村振兴农业观光园(简称“人和园”)看看,或许就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