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花仙高贵优雅之路具体情况是什么?
时间:2025-09-24  浏览次数:663

  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人力资源。其中,职业教育供给了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在国新办9月23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熊四皓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职业教育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培养高技能人才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是健全体系。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有中职、高职和本科三个层次,中职学校有9302所,高职有1562所,职业本科有87所,在校生共3400万人,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一共设置了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434个专业、12万个专业点,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全面覆盖了联合国产业分类的41个工业大类。

  二是优化结构。围绕国家战略调整专业结构:我国五年新增了专业点1.2万个,年均调整达到10%;专业点的50%为工程、技术类专业。围绕产业升级完善层次结构:五年新增了63所职业本科学校,52所普通高校开设了职业本科专业。围绕区域和产业发展重点优化布局结构:组建了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提升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

  三是提升质量。教育部着眼“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实施第二期“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技能型高校的“国家队”。组织校校联合、企企联手、校企对接,实施“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推动行业企业向职业院校开放技术标准、生产资源、职业场景,让学生在生产一线、真实环境中,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实战本领。

  四是营造环境。职业院校建设了一大批劳动教育、职业体验中心,为广大中小学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例如每年5月举办的职业教育活动周等。通过这些载体,“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得到大力弘扬。

  熊四皓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经济日报记者 孙庆坤)




上一篇:11:06估值播报:-004%   下一篇:有关凡(fán)洋(yánɡ)诬(wū)发生了什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