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咸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既看得到,又能感受到。”3月21日,记者来到永安街道南大街社区见到咸安区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杜前红时,他正在开展入户垃圾分类宣传。
杜前红说,变化最明显的要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咸安区文体中心、咸安区科技馆等群益性场馆投入使用,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银泉大道、丹桂桥、金桂路拓宽改造后,城市道路更加宽敞整洁;每到夜晚,月亮湾河畔、红桥、淦河步道、青龙山公园霓虹闪烁、夜景迷人,宛如身处游乐园、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创文改变了咸宁这座城市的面貌,也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和生活方式。”在杜前红的印象里,几年前,街面上的垃圾还很多,现在,小巷深处,也找不到一块纸屑;门头广告统一规范,车辆停放有序,街头找不到一个流动摊贩,城市秩序大幅提升;路灯、盲道、公共厕所、交通标志线等设施设计美观、清晰分明,让人在茶余饭后散步时,舒心又贴心。
“人,是文明的主体,如今,这座城市里多了一道道行走的风景线。”杜前红感言,街道的十字路口,随处可以看到身着反光马甲的交通志愿者进行文明劝导;街道社区中,社区志愿者手拿铲子、喷壶,清理城市“牛皮癣”;公园广场上,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在人群中,捡拾垃圾,文明引导……
杜前红认为,全市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宣传文化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进文明市民培育工程,同时完善市民公约、社区民约、行业规范等准则,公开曝光不文明行为反面典型,形成了约束有力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时代楷模、岗位学雷锋标兵和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模范专题宣传,营造出了浓厚的创建氛围,公益广告发挥“街头正能量”作用,也全方位提升群众对创文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度。
他表示,文明有“面子”,核心是“里子”。文明城市创建和人的文明素养相得益彰,往来车辆主动礼让;寻常巷陌、邻里和谐互帮互助;遇到困难,一个个身着红马甲的志愿服务者撸袖而出,这些平凡的举动塑造着城市气质,培育着城市精神,成为城市里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