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5日召开的东营市委六届十次全会上,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就如何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进行了阐释,要求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牢“实在、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大力培育具有总书记强调的“八种本领”“七种能力”的干部,积极选拔适应新发展阶段、堪当新时代重任的干部,倡导使用忠诚干净担当、符合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要求的干部,凝聚起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李宽端说:“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精准的政策措施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展现对党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要持之以恒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高强党建、抓改革、谋发展、促稳定的能力本领。要善于把握大局大势,始终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推动发展,更加深刻透彻地理解和把握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要增强贯彻落实成效,对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对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工作安排,都要建立完善全过程贯彻落实体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具体项目。
李宽端说:“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不能停留在过去时。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把握时代特征,顺应发展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真正做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
新时代的发展,拼的是技术、创新、人才、服务、环境。要坚决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善于算大账、长远账,坚决摆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传统增长模式,坚定不移在落实“三个坚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上下功夫、求突破,沿着探索出的成功路子坚定不移走下去,决不能犹豫不决,更不能走回头路。要切实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突能力,以专业化水准抓好各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工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要提高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善于运用市场化手段抓发展、促发展,善于在法治框架下开展工作,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李宽端说:“东营这几年的发展,之所以能够走出困境,拥有今天这样好的局面,靠的就是各级党员干部勇于创新、担当实干,创造性推动工作,实打实落实任务。”
要锐意改革创新,积极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勇于创新求变、坚决破除一切与高质量发展不相符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创发展的新优势。要狠抓工作落实,坚持以上率下,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头沉到一线抓落实,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坚持从细处着手、向实处用力,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把每项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到具体项目、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凡是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都要分秒必争、快结快办。要奋力开拓进取,始终保持迎难而上、敢打必胜的昂扬斗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保持争先进位的冲劲、克难攻坚的拼劲、久久为功的韧劲,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李宽端说:“既干事又干净,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对党忠诚和为民服务统一起来,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
要认真践行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倾听群众呼声,征求群众意见,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真心实意地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抓好每一项民生工作,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全力推进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事,着力干好抓基层强基础的实事,努力多办惠民生增民利的好事。要严守纪律规矩,自觉接受监督,坚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人民至上、民生为先的为民情怀,始终保持昂扬向上、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做新时代“赶考”路上的开拓者、创新者、奋进者,为推动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具备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全球塑造了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成功典范。
近年来,我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主体。
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迭代,网络平台知识传播迅速走进大众视野,构建起内容多元、渠道丰富的知识图景,而老年群体也随之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力量。
1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了解到,《关于开展2023年度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已于近日印发,根据《通知》,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研究同意,由中国科协试点开展在京中央单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
春蚕不老,夕阳正红。让我们走近“银发知播”群体中的5位代表,感受他们拥抱新技术、释放光与热的动人情怀。
4月16日9时36分,我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风云三号G星,搭乘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继美国、日本联合发射专用降水测量卫星之后国际上第三颗发射的主动降水测量卫星,全球降水测量卫星家族首添“中国造”。
原来,荔枝的收获分“大小年”。遇上收成好的“大年”,大伙儿却总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产量高、品质好;忧的是大量荔枝集中上市,鲜果如果不能及时卖出,那就损失惨重了!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4月15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四次出舱活动。
伴随着人们对工业文明发展的生态后果的反思和生态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兴起,形成了以普遍联系、整体论、有机论的生态哲学思维研究“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到2035年,西部科学城建成综合性科学中心,科技综合实力迈入全国前列,集聚世界顶尖科学家群体,重点领域实现全球领先原创成果突破
日前,由贵州路桥集团承建的贵金古(贵阳经金沙至古蔺)高速金烽乌江大桥项目主桥建设已完工,开始为通车前的荷载试验做准备。
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近日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我国载人航天环控生保系统已实现由“补给式”向“再生式”根本转换,空间站氧气资源100%再生,水资源闭合度提升到95%以上,每年减少上行补给6吨,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9年,嫦娥四号在鹊桥号中继星的支持下,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13日,长江源典型高寒湿地碳储量估算科学考察活动在青海西宁启动。据悉,本次科考活动将通过进一步了解长江源湿地水体、植被和土壤等环境因子分布格局,探索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碳中和生态补偿机制,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清晨,当太阳跃出地平面,阳光洒向一望无际的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南的塔拉滩,30016面定日镜逐日聚光,1座200米高的太阳能吸热塔释放出耀眼光芒,熠熠生辉,犹如一朵巨大的银色“向日葵”。
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指数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整体呈现平台供给拉动需求、产业链下游带动上游、沿海地区向内陆辐射的发展趋势,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65所铜川试验中心试车台考台试车方案通过评审,将于近期进行考台试车。亚洲最大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顺利通过评审,标志着其正式具备考台试车条件。
相信他的经历与精神,将激励更多青年桥梁工作者奋勇攀登、风雨兼程,打造更多桥梁经典,继续书写建桥传奇。